您的位置:学术研究

“十三五”膜材料发展重点看哪里

2017-03-08 15:31:00 435

“十三五”期间膜产业的年增长速度在20%左右,到2020年达到2500亿~3000亿元的规模,其中膜产品年出口产值将超过100亿元。中国膜工业力争实现“着力培育龙头企业”的目标,即培育10家年产值50亿~100亿元的企业、20家年产值10亿~50亿元的企业,30家年产值2亿~10亿元的企业;布局若干膜产业积聚区,推动集群创新,显著提升产业的附加值,氯碱工业用的离子膜、海水淡化反渗透膜、高分子超微滤膜等重要膜品种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30%以上。市场销售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80%以上,膜生产企业实现有标生产。

微滤膜及超滤膜质量实现新突破,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%~80%,MBR膜市场占有率达80%以上。RO/NF膜技术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“十三五”末,国产海水淡化RO膜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实现30%~50%,家用净水用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,实现家用净水用膜国产化80%以上。

离子交换膜方面,开发出面向化工、冶金、生物工程等要求的高性能分离膜。氯碱工业用离子膜国内市场占有率实现10%~30%;在燃料电池膜、高性能双极膜、扩散渗析膜及卷式扩散渗析设备、低电阻离子交换膜、一二价分离专用均相离子交换膜等领域研究实现新突破,形成产业化并大规模推广应用。

光电膜方面,一是研发并完成锂电池膜生产升级改造,改变目前只能生产低端锂电池膜的现状,尽快实现中高端市场需求的隔膜材料国产化。二是围绕太阳能光伏产业需求,研发出双向薄膜,进一步提升EVA膜性能。三是围绕超级电容器电池,开发聚酯、聚烯烃类超薄隔膜材料。

新型特种分离膜方面,一是研发出2~3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种分离膜材料,特别是能够耐受高温、强酸强碱以及有机溶剂的分离膜材料,尤其是陶瓷膜和纳滤膜。二是研发适用于膜蒸馏、正渗透的膜产品,并建成中试规模的生产线。

气体分离膜方面,研发重点为CO2收集、从排放废气中回收有价物料的膜技术,减少空气中PM2.5浓度的膜技术,氨、氮、氢等气体收集膜的产业化等。

在膜原料/材料方面,一方面重点研究新型膜原料及配方,开发功能膜新原料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研制出5~6种新型制膜用基础原料,使其中2~3种实现产业化生产,如超微滤膜用高性能两亲、荷电性PVC、聚偏氟乙烯(PVDF)、聚醚砜(PES)等高分子原料、耐腐蚀的无机陶瓷原料,特别是聚酰亚胺等高性能树脂膜原料产业化生产。另一方面研制新型膜配方,实现膜材料产业化。功能膜材料方面,研制出功能膜材料的高性能、抗污染、新型膜配方8~10种,使其中5~6种实现产业化。PVDF/PES/PVC膜材料方面,研制与生产亲水、抗污染PVDF与PES超滤微滤膜材料,国产化率超过80%,解决荷电、超亲水PVC原料规模化生产问题。医用膜材料方面,加强医用膜材料特别是血液透析膜材料的研发和生产,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,实现进口替代,提高抗凝血性医用透析膜材料与器件的可降解性,将国内透析膜的国产化率提高到60%并实现出口。锂离子电池膜材料方面,开发出耐温安全、可凝胶化的全聚合物型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。

摘自:中国膜产业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纲要设想(讨论稿)

相关进展:

研究表明欧洲可降解薄膜消费量猛增

新型碳捕捉膜具有二氧化碳高速通道

浙江大学朱利平小组研制出结构均一的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分离膜

Nat.Mater:高性能分离膜材料有望提高工业生产效率

新疆理化所非制式爆炸物薄膜传感器性能优化研究获进展






为您推荐

工作时间

客户热线

180-9989-8765

工作时间

周一到周五10:00-20:00